本网讯(记者李鹏飞、宋志豪、李阳,通讯员陈晓君)8月21日,宜昌市举办第五场“牢记殷殷嘱托,落实全会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宜昌高新区晒出了今年的成绩单:完成工业总产值73.46亿元,同比增长25.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外贸出口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9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近10倍。
今年以来,高新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7.3%,同比增长37.95%。自贸片区新设市场主体已达3378户,注册资本金95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5户,实现进出口7.48亿元。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黑旋风锯业、柏斯音乐集团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规上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9.1%,位居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高新区在原有《工业技改扶持办法》的基础上,重新出台《关于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近年来达到500万元以上,并按时完成项目备案、统计入库等程序的企业技改项目。
“2017年,全区政策性减税2亿元左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园区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引进双水源,推动企业直购电和加快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目前,已有3家企业与发电企业签订了直购供电合同,4家企业与社会售电公司签订了供电协议,近两年共补贴企业用汽费用600多万元。
以自贸片区建设为契机,在全国首推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为企业减负770万元。此外,开通宜汉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宜昌到德国汉堡的货运时间由50天缩短到19天。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报关费用降低50%,市内转运成本降低60%,监管货值位居全省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