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在贫困户周章新心中,是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年近四十的他,依靠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结了婚,有了产业。
周章新家住宜都市王家畈镇龙潭河村,是村里的贫困户。眼看着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家里又一贫如洗,娶妻生子基本成了奢望,日子越过越消沉。
前几年,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几乎没什么积蓄,加之父母年龄变大,他决定回家发展。人生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扶贫工作队调查走访和村民民主评议,周章新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策帮扶,周章新在龙潭河集镇购买了一栋二层楼房,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市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祖锦说,周章新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买了一栋两层楼的楼房,国家政策直接补贴8万元,另外配套补贴了1万多元,自己出了5万多块钱。
房子有了,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首先还得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为此,周章新曾在脑海中闪现无数的想法。包括养猪、养牛等,考虑到养鸡比养猪风险要小一点,本钱也蛮少,周章新最终选择养鸡作为自己的脱贫致富产业。
2017年1月,周章新决定先去山东学习养殖技术,购买设备。通过一个多月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一整套孵化养殖技术,开始着手孵化鸡苗。“第一批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有五百多只鸡蛋,因为在孵化的时候比较累,睡忘记了,等醒来一看,已有三个多小时了,机器里面出壳的多了,鸡在里面捂死了很多。
痛定思痛,周章新再次联系生产厂家,找到了解决方法,需要再添置一台出壳机,可是1万多元的设备和接下来的开销让他犯了难。他找到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求助,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协调下,他申请到5万元无息贷款,资金的难题迎刃而解。
周章新利用这笔贷款,加盖了鸡舍,扩大了规模,加上管理得当,鸡苗孵化获得成功。2017年,他养鸡纯收入达到5万多块钱。这一年,他还幸福地娶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心爱人。
“他这个人做事很踏实,并且很有上进心。和同事、邻居关系都比较好。而且他人也不错,这个男人我选对了。”说起丈夫,周章新的妻子满脸自豪。
今年初,周章新成立了欣兴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鸡苗孵化规模已经达到万余只,每个月销售收入达到两万多元。(通讯员 吴凯 黄永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