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乡村广场
通讯员 张灿 刘兰玲 记者 黄善国
“十一”前夕,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3组村民张某文挨个给亲戚朋友发去短信,决定取消原定于10月3日在家中举办的乔迁之喜宴会。原因是宴会申请在村红白理事会没有通过。
之前,雷家畈村,“人情风”一度成为“人情疯”,村民怨声载道,却又趋之若鹜。
去年3月,村支书代圣元张罗成立了雷家畈村红白理事会,对办酒的事由、桌数、开销作出详细规定。
如何落实?代圣元想出一个“点子”:让每家每户录制《承诺书》音频,念出自己的名字,利用村广播循环播放。去年“五一”到现在,雷家畈村仅举办酒席25场,同比下降80%。
尽管失去收回人情钱的机会,但张某文还是向记者表示,坚决拥护村里的决定。
与张某文一组之隔的4组村民韩家权最近也在办件大事:对屋后的旱厕进行改造,建成可水冲式厕所。
之前,韩家权家的厕所就建在屋后的露天猪栏旁,一到夏天蚊虫肆虐,特别遇到暴雨天,厕所漫出的污水四溢,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11月底,记者在他家看到,翻修一新的厕所装上了便池、冲水箱、洗手盆,贴上了瓷砖。一旁的露天猪栏也改成了封闭式猪舍,并在旁边建起三联式化粪池和沼气池。厕所和猪舍的粪污完全进了粪池和沼气池,实现污水零排放。
“明年我们可实现家家户户用上可冲式厕所。”村支部书记代圣元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借助全国推进“厕所革命”的有利契机,争取到全镇试点村机会,引导使用旱厕的农户进行厕所改造。目前全村已改造完成204户,还有100多户可望2019年全部改造完毕。
在雷家畈村,与刹“人情风”、推进厕所革命同步进行的还有一件事:修建村赋广场。
代圣元向记者透露,投资20多万元的村赋广场,除了修建安装有露天照明灯的广场平台外,还将安装跑步机、拉练机等健身设施和阅报栏、电子屏等文化娱乐设施。将村赋广场真正建成村民健身、娱乐、学习的场地。
“现在打牌赌博的少了,健身跳舞的多了,过事收情钱的少了,开农家乐、办采摘园的多了,风气是真正地得到转变。” 代圣元舒心地说。
其实,在龙泉,不仅仅是雷家畈,在柏家坪、在跑马岗、在香烟寺等地,已把乡风文明当作乡村振兴的战略之“魂”。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镇长李发兵说,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
为此,龙泉以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经常性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生态环保进村入户,组建并发挥全镇28支乡土宣讲队、16支驻村工作队作用,进村入户宣传生态环保、文明出行、文明祭祀、秸秆禁烧、禁鞭等文明新风。
龙泉还深挖道德能源,广泛挖掘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家风好家训。目前,全镇涌现出“照顾患病儿媳27年的好婆婆王兴兰”、“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最美家庭罗琼”、“敬业奉献写春秋的基层教师陈西林”、“孝老爱亲的好儿媳付琴弟”等一批“龙泉好人”。
龙泉还在各地健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平台,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订立村规民约,全镇16个村(社区)立足村情实际,凝聚民意民智,围绕刹“人情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环境卫生等方面纷纷订立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养成“遵规光荣、违规可耻”的良好风气。
行走在今日龙泉,青山似黛,绿水如屏。城乡和谐共融,乡村文明富庶,无处不彰显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