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找准发展“发力点” 确保见到新气象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落实谋划

来源:[ 三峡日报]   2021-01-07 09:32:59 作者:   选择字号:大

1月6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宜昌“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向发展聚焦、为发展开路。

结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建强创新平台、“宜荆荆”磷产业集群破题、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令”实施、民生改善等,对结合实际如何具体抓好落实进行谋划,以期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 打造营商环境4.0版

一网通办水平居全省前列,受到省政府专项通报激励;建筑许可审批办理效率全省领先;跨境贸易便利度稳步提高,主要考核指标位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全市贷款余额位居全省同等市州首位,不良贷款率全省同等市州最低,金融生态指数全省第一……

在1月6日举行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介绍,2020年,我市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提升服务质效,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逐步形成。具有宜昌特色的营商环境3.0版,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更加规范高效,市场环境更趋有序,法治环境更加完善。

瞄准市场主体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各地、各部门推动“小切口”突破,创造了一批叫得响、可复制的优化营商环境“宜昌造”。

“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承诺即投产”创新举措被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重点推介;“远程异地评标”“科创贷”“刷脸办电”等3项改革经验作为第一批可复制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2021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持续推动改革升级,以清单形式推进实施宜昌优化营商环境4.0版。”郭康新说。

在3.0版经验之上,今年,市营商办将全力推进各项改革“硬任务”,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新30条”,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加强调度和协同,确保硬账硬结。深入开展“以评促改”活动,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和国内标杆,健全争先进位的倒逼机制,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重点抓实“亲商重商”举措,以“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领导干部驻企服务,通过问题诉求倒查服务短板,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深化整改的工作闭环。全力开展“清障提效”活动,通过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清单、明确责任主体、限定整改时限。

以更大力度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信用法治保障、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以蓬勃之姿拉开全新画卷。(记者 李阳)

建强创新平台 激发创新原动力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市科技局局长方扬帆表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支撑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力度,先后依托安琪、宜昌人福、兴发三家龙头企业组建了市级生物技术、仿制药、精细化工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承接人才、设备、资金、专利等资源的“要素池”。目前,我市已建有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571家、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2家,这些科创平台已经成为我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

目标明确,重在举措和实施。市科技部门表示,要持续做优做强企业研发平台,推开做实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模式,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及百亿规模以上的优势产业链,加快布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联合体等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实现龙头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覆盖。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好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攻坚战,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0亿元。

同时,要以更实举措培育创新主体,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保持科技创新企业数量稳定增长;以更大力度抓好技术攻关,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创新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提升智能装备、硅材料、高效能电池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扎实做好省市研发平台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以上;以更优机制完善成果转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指导企业、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落实技术信息需求对接;以更高质量建设双创载体,提高规上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积极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全力促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加速孵化和培育优质高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夷陵区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支持枝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区),增强农业领域科技供给能力。(记者 阮仲谋 通讯员 郭士俊)

南翼振翅 磷化工产业集群破题

放眼中部,武汉城市圈和成渝经济圈相距千余公里,如两部发动机,中间缺少一个有力的连杆;

纵观全省,武汉直追北上广深,湖北下一个五千亿至一万亿规模的“极”或中心在哪里?

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赋予宜昌当好湖北南翼——宜荆荆恩城市群重要引擎的重大使命。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宜昌提出,要以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共建为抓手,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破题。

在莽莽的鄂西群山里,蕴藏着丰富的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磷。宜荆荆三地拥有令人羡慕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化工产业基础。

宜昌磷矿资源储量全国第一,以磷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是宜昌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集群,为宜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拥有兴发集团等龙头企业;

荆门磷矿资源储量仅次于宜昌,2019年磷化工产业规模近400亿元,拥有中国磷复肥企业前三强企业新洋丰;

荆州化工基础雄厚,曾经培育沙隆达等化工上市企业,目前正在打造1500亿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数据显示,2019年,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2331.31亿元,相当于三地GDP总和的25.8%。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秦尊文说,磷化工产业集群共建应成为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秦尊文说,磷化工产业当前的最大挑战是转型升级。可喜的是,宜昌在精细化工方面已有非常成功的实践。宜昌在产业集群的打造中,应该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目前,宜昌围绕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提出加快宜荆荆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基地建设。

作为宜昌龙头化工企业之一,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转型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克产业内的“卡脖子”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端化。以业内公认的磷工业的新支点——黑磷为例,兴发集团正在重点研发黑磷底层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推动磷化工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跃进。

任重道远。到2021年,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企业综合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初步成为有影响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南翼振翅注入强大的动力。(记者万龙云)

“三抓三促”狠下功夫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确实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0年,我们落实稳种植、稳养殖、稳企业、稳就业等举措,千方百计抓好农业生产,全力以赴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逆势而上,切实发挥了‘压舱石’作用”,1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京对我市去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重点在“三抓三促”上下功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强市建设。

抓特色、促转型。坚持特色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兴农,持续推进柑橘、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等品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中蜂、小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高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宜昌猕猴桃知名度。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稻花香、土老憨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抓建设、促提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促进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三个提档升级”,打造靓丽城镇、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农村公路、规范化水厂创建、电气化提升、智慧广电等工程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乡村覆盖。实施“擦亮小城镇” 三年行动,确保全市所有乡镇如期达到基础型美丽城镇标准。加快环百里荒、榛子黄粮、玉泉双莲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一批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抓衔接、促巩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用好5年政策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加强政策、项目、资金等融合接续,推动精准脱贫帮扶资源向乡村振兴有序转移,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边缘户和易致贫、返贫人员动态监测,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曾锐)

落实“十年禁渔令” 让长江休养生息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巩固拓展长江禁捕退捕成果。

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是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决策。

在此之前,我市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禁捕水域应退捕渔船1878艘、渔民3678人全部退捕上岸。退捕渔民安置做到“四个全部”,即安置补偿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有就业能力及就业意愿渔民全部实现就业,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精准扶贫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禁捕执法监管持续推进,形成了“不能捕,不敢捕”的高压态势;禁渔护鱼宣传全面铺开,巩固了人人参与、共护长江良好社会氛围。

虽然硕果累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渔民转产就业质效不高,“退得出”不等于“稳得住”;非法捕捞也屡禁不止,在夜间、在交界水域,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江鲜”交易没有停止,在暗处买卖仍在进行……

坚持问题导向,下一步,我市将以系统思维,把住捕捞、运输、销售、餐饮等各个环节, 严格落实“十年禁渔令”,为长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管水上,要持续重拳出击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公安部门将发挥三级河湖警长制度优势,对退捕渔民、涉渔水域等开展摸排走访,掌握辖区涉渔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打击精度和准度,摧毁非法捕捞犯罪团伙、网络,斩断“捕运销”地下产业链。农业农村部门将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和装备,夯实执法监管基础,定期开展联合巡航、执法,震慑潜在非法捕捞行为。

要强化船舶管控。交通部门将建立乡镇船舶台账数据共享平台,强化属地管理,做到乡镇船舶管理“四统一”(统一登记备案、统一发放牌号、统一船体标识、统一集中停靠),落实监管责任人,杜绝相关船舶涉渔风险隐患。

管岸上,要严厉查处销售、运输、贩卖长江非法捕捞渔获物,提供“江鲜”餐饮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禁止水产品销售企业、餐饮单位的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长江”“江鲜”等字样;加大联合检查力度,严管非法渔获物流通;聚焦误导欺诈消费者、销售无合法来源凭证水产品等重点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管长远,要落实渔民安置保障,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人社部门将做深做细渔民转产就业和安置保障工作,推介适龄适岗工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创业帮扶政策,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典型案例、政策法规等的宣传力度,引导渔民由“捕鱼”转变为“护鱼”,市民自觉抵制长江非法渔获物,形成“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记者 杨婧 通讯员 艾健 杜立冬 杜宇)

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透露出更多民生关怀。

如何做好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依。2020年,我市“点对点”组织外出务工70.6万人,率先在全省发放稳就业资金,稳定岗位36.21万个。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优服务,确保新增就业7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参保423万人次以上。”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军说,今年将重点突出就业优先,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突出共建共享,持续推动参保扩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突出服务为要,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均衡发展、城乡公平共享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机制。

卫生健康是老百姓朝夕面对的生活关切。会议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让人民群众看病更省钱、更便利。

“我们将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重点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战略、健康城市战略、智慧健康医疗战略、健康产业新发展战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全面推进健康宜昌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顾昱说。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照对此表示,要主动把教育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突出解决“上好学”,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高等教育提质扩容计划等,深化普通高中结构性改革,落实教育便民服务指南25条;支持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新办湖北航空学院;在打造科教创新中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市中积极作为。

如何做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文媛表示,要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持续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坚持重心下移、职能下沉、资源下放,加强帮办代办、巡访探访、关心关爱,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群众关注的住房保障、社会救助、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创建等方面,会议同时进行了部署。

会议明确,要加强社会救助,对重点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启动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城区改造老旧小区100个,加装电梯150部;深化养老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群创建;深化平安宜昌、法治宜昌建设……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把更多资源和力量向民生倾斜,让群众拥有“稳稳的幸福”。(记者 孙晓陵)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